目前分類:外地詩人說蘭陽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殽果層層列此筵,紙錢焚處起雲煙。滿城香燭人依戶,一路歌聲月在天。

明滅燈光隨水轉,輝煌火炬繞街旋。鬼餘爭食齊環向,跳躍高臺欲奪先。

 

這是烏竹芳的〈蘭城中元〉,取自愛詩網,說的是宜蘭中元節慶祭祀的狀況,當然這裡也透露出詩人對極華的祭祀方式的不以為然,特別是最後一句的「鬼餘爭食齊環向,跳躍高臺欲奪先」,形容人民在祭拜後爭先恐後搶食,這是詩人不知道噶馬蘭中元祭祀的原由,所以在寫節慶熱鬧之餘,真的很缺乏認同之情,這個其實中元節普渡孤魂的搶孤儀式,主要是對因開墾而逝或客死異鄉的孤魂祭祀,是民胞物與的仁心表現,怎麼看在外地詩人的眼裡卻是野蠻。

文章標籤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聞道黔中雨勢偏,秋冬蘭雨更連綿。氣迎塞北風掀浪,地處瀛東水上天。

補石欲邀媧再鍊,變桑誰信海三遷。可憐沖壓艱修復,租稅年年泣廢田。

 

這是詩人董正官的〈漏天(秋東多雨)〉,取自愛詩網。說的是宜蘭的雨像是天破了所以下個不停,需要女媧來補,又耕地都被雨水沖刷破壞了,生計飽受影響。

文章標籤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遍履蘭中地,番莊卅六多。依山茅蓋屋,近水竹為窩。

眾怪疑魑近,心頑奈石何。往來皆佩劍,出入總操戈。

酒醉欣搖舞,情歡樂笑歌。尊卑還可愛,男女實難訛。

八節無時序,三冬亦暖和。未能傳五教,咸曉四維摩。

 

這首是蕭竹的〈蘭中番俗〉。引自愛詩網。

見詩題就可知,他說的是噶瑪蘭族人。和所有人一樣,詩人蕭竹一來到噶瑪蘭,引他注意便是原住民的風俗,更以漢人眼光來看待噶瑪蘭地區的節慶習俗,因此有了這首視噶瑪蘭族人為未開化的民族,又不茍同他們即時行樂的樂天,甚把噶瑪蘭族人當成「」看待!至於愛詩網的注釋,我認為說得相當含蓄,我還是認為詩人的下筆相當重,且充滿漢人民族的優越感。

文章標籤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山屏障竹圍城,欹枕時聞海浪聲。報道春帆歸石港,人人爭看弄潮旌。(貨船入口)

西山爽氣入斜陽,城市人來個個忙。買得米魚歸去後,三餐無餒傲羲皇。(鄉多魚米)

 

這是李望洋的<宜蘭集詠八首五月七日>中的兩首,取自愛詩網,不過愛詩網誤寫成<宜蘭雜詠八首五月七日>,我想應該是和<蘭陽雜詠八首>弄混了,同樣是八首,<宜蘭集詠八首五月七日>是宜蘭本地詩人李望洋寫的,<蘭陽雜詠八首>則是外地人寫的,細看兩者對於情感投入的深淺其實也沒有什麼差異,原以為本地詩人不會像其他詩人長期留在家鄉或是僅至此一遊,自然會對家鄉的一切感受最深,特別是有很深的認同感。

文章標籤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