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溪流雖在旱季,通常為冬季,水淺溪石可見或河床裸露,部份可涉水通過,可一到雨多的夏季,一場暴雨,山上雨水傾洩而下,加上上游地勢高峻,河床窄且坡度陡,河川短急下,水勢更為湍急,溪流瞬間暴漲,想渡河實為艱難,若再遇颱風,急風驟雨,雨水暴漲,危殆萬分。

 

清康熙54年(1715)任台灣北路參將的阮蔡文,於巡邏沿海崗哨時就渡大甲溪之險寫了這詩,阮蔡文〈大甲溪〉:

崩山萬壑爭流潝,溪石團團馬蹄縶。大者如鼓小如拳,溪面誰填遞疏密。

水挾沙流石動移,大石小石盪摩澀。海風橫刮入溪寒,故縱溪流入鬐鬣。

水方沒脛已難行,水至欄腰命呼吸。夏秋之間勢益狂,瀰漫五里無舟楫。

往來溺此不知誰,征魂夜夜溪旁泣。山崩巖壑深復深,此中定有蛟龍蟄。

(引自愛詩網http://ipoem.nmtl.gov.tw/files/13-1000-1279-1.php,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

 

這兩天颱風過境,看著南部溪河暴漲,水流湍急,怵目驚心的新聞畫面正如詩人所說,豪大雨造成山崩石落、溪流瀑漲、水沖沙石流動,水勢宛如千軍萬馬奔騰。著實見到大自然的力量,也難怪有不少詩人會以詩歌來表達大自然破壞力,又以暴雨肆虐河水高漲的大甲溪最多。

 

較阮蔡文早個18年,康熙36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便在其著作《裨海紀遊》中已提到,

行二十里,至溪所,眾番為載行李,沒水而過,復扶余車浮渡,雖僅免沒溺,實濡水而出也,渡凡三溪,率相越不半里,已渡過大甲社、雙寮社,至宛里社宿。

詩人郁永河渡河時間是農曆4月23日,恰好是梅雨季節,由台南出發前往北投採硫璜,途中渡大甲溪時,遭遇溪水暴漲,從詩中可知當時渡河之困難,但我怎麼看都覺得幫忙載運行李、扛轎的平埔族人更危險!

 

到了日治時期,施士洁的(肩輿過大甲溪):

萬派激雷鳴,輿夫賈勇行。旅愁擔曉路,天意靳春晴。

濁霧將山裹,橫流與石爭。磺溪三十里,鎮日裊心旌。

(引自愛詩網:http://ipoem.nmtl.gov.tw/files/13-1000-1306-1.php。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後蘇龕詩集》。)

詩人施士洁(1856-1922)也是在返回台南途中行經時大甲溪,見溪流波濤洶湧,發出轟轟巨響,令人望之怯步。雖說詩人坐在轎上,可也算是將生命交給轎夫,轎夫們若一不小心,是生命共同體啊~

 

後期,吳德功也用〈過大甲溪〉一詩來描繪:

大甲溪險巇,狂波時沸騰。遇雨濤矗起,遭風漲還生;日夜聲奔吼,地裂山亦崩。溪腹隱怪石,崎嶇亂縱橫;前事頻覆轍,望洋恆震驚。盛漲勢瀰漫,途人苦莫名。

(引自《全臺詩》第拾冊。)

早期的先民多仰賴涉水渡河,或搭乘簡便的小舟。到了日治時代,各種交通建設的日益發展下,修築了橋樑,以提供較為便利、安全的渡河方式,只不過這些橋樑有時還是難敵洶湧洪水,被沖毀的消息時有所聞。

 

 

說來真的很丟臉,我可以背出長江從發源到流經哪些省份以至出海,同樣地也可以畫出黃河流經區域,但就是沒能說出自己生長土地上的任一條溪流是打哪來,又往哪去的,要不讀了這詩,查了資料,還真不知道大甲溪的歷史可上推至十萬年前,而櫻花鉤吻鮭住的七家灣溪是大甲溪最長的支流,又七家灣溪流過武陵農場,武陵農場便成了櫻花鉤吻鮭的故鄉。

 

 

大甲溪 拷貝   

 

整理了一下資料,給忘了還可以翻查的自己。從台中縣國教育輔導團(http://gallery.tcc.edu.tw/main.php?g2_itemId=37751&g2_imageViewsIndex=1)那找了一張大甲溪流域圖。關於大甲溪發源地並沒確切的說法,有資料說是大雪山及南湖大山的山麓,但也有指出是位於中央山脈的次高山下。真要命,小時還在圖書館借過探尋長江源頭的記錄片,我卻沒關心過曾經靠得那麼近的大甲溪,實在該檢討。

用綠色筆把當年每天早上從大里家到大安國中當代課老師的路徑畫出,再用紫色筆把傍晚下課再回太平補習班上課的路徑標出,嗯,距大甲溪好近。大甲溪的出海口是台中清水高美,這兒託學生之福,有去晃過兩圈。

我這個不是都市也不像鄉下長大的人,因為一直生活在兩區交界處,在兩邊都只沾到一點情況之下,自行發展出一種相依卻不相容的變形人格。似乎是這樣的生長環境,儘管附近有稻田、菜圃和養雞鴨人家,但高中之前不曾下過田,又過了座橋是商店林立的市區,小時還真的很常逛百貨公司。套用都市規劃的專業說法,我住在城市與郊區之間的衛星城鎮,享受到兩區的優勢,卻也都處在半生不熟狀態。半生不熟,是呀,想想我的人生說懂的東西還真是沒有,會一點皮毛的事物倒是不少,也就是人家說的「沒樣精通」。

剛和友人談到我在看大甲溪流域圖,她回了一句,大甲我只知道芋頭酥。ㄟ…那豐原呢?廟街排骨麵。仁愛、和平、東勢、新社則分別是水梨、撤村、溫泉、薰衣草園,還有清水的筒仔米糕。是,我佩服地不知道要怎麼接話,應該是受到近來旅遊美食節目的影響,講到地名自然會有所聯結,只是那個「撤村」,心頭一沉!如果尊重天然、保育生態的觀念,也能像美食旅遊節目迅速傳遞,深植在每個人腦裡就好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愛詩網 大甲溪
    全站熱搜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