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時,一個禮拜中總有一天會特別早起,為的是去市場吃碗粿。
記得賣碗粿的阿公很老很老,比我外公還要老,他躬身坐在店的角落,把一杓杓的在來米倒入石磨上,再用全身力氣轉動上層的木棒,磨著磨著,直到他離開,加上市場改建,店關了,味道也因此不見了。
他的碗粿是純白色的,正中間是一球以醬油調味得很香絞肉,裏頭更包著一顆鹹蛋黃,既沒有常見的香菇滷肉汁,更不見菜脯,然後淋上一大匙特製鹹鹹甜甜的米漿,好好吃唷~這是我對碗粿的既定印象,後來的碗粿,不論白或黑,怎麼吃就是不對勁,不對勁的還有當時在店裡幫忙的老老闆孫女,一個留著清湯掛麵髮型的高中生姐姐,她有對小梨渦,很可愛、很溫柔,用特製的竹籤貼著碗緣劃一圈,接著切開一小塊,再遞給我和我妹~
後來,聽到這話:「阿婆炊碗粿,倒塌!」也就是用料實在的碗粿,蒸好後中央會出現凹陷,而且米漿會黏著碗,所以高中生姐姐需要先幫我們劃一圈。
我想我從沒有在意髮禁多嚴格這事,絕對跟高中生姐姐有關…
還有,他們也有甜碗粿,因我媽非常不愛甜,以致我能嘗到的機會非常少,印象中不超過三次,甜碗粿裡有許多葡萄乾,也把純白在來米漿染成帶點褐色,吃時,高中生姐姐會幫忙淋上蜂蜜,厲害吧~碗粿其實是一種豪華小吃。
對於傳統老店的現代老闆在口味創新上不餘遺力,感動之餘,也讓人捏把冷汗,不少狀況是顧此失彼,老味道是有存在必要!
懷念那與眾不同的一味,只好自己動手做。
雖說,純白碗粿吃的是米香,是靠在來米品質優劣來決勝負的,但我的口腹之慾完全耐不過泡米、磨成漿的時間,於是挑了市售的水磨在來米粉,直接沖滾水,再蒸。
【純白碗粿】
*兩大碗
肉餡:
豬絞肉60克、鹽1小匙、糖1/2小匙、醬油1大匙、太白粉1/2小匙、鹹蛋黃2顆
米糊:
水磨在來米粉180克、冷水210c.c.、滾水550c.c
淋醬:
水240c.c.、醬油2大匙、甜辣醬1大匙、在來米粉2大匙
1. 豬絞肉加入包含淬釀醬油等調味料調味,並且用力攪拌出筋。再將鹹蛋黃包入,捏成球狀。
2. 放入冰箱冷藏定型。
3. 在來米粉先加冷水調均勻。
4. 接著直接沖入滾水,攪拌成濃稠米糊。
5. 將米糊盛入瓷碗裡,把絞肉放入中央,讓他沉下去。
6. 備一鍋水,水滾後,碗粿以大火蒸20分鐘,再燜5分鐘。
9. 煮淋醬。把淋醬的食材全倒入湯鍋內,邊攪勻邊以小火煮滾。
10. 將淋醬淋在蒸好的碗粿上,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