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所說的」是可以隨心所欲,想離就離、想回就回去的,抑或是自己創置的「我在哪,哪就是家」,但這篇詩人沈光文的狀況完全相反,我將它歸稱為「衣錦還鄉」,也就是「在外沒弄出個名堂出來,不好意思回家!」尤其是對異鄉沒有歸屬感,無法投入任何認同情感,加上身處在內憂外患的時代中,思鄉情愫與復國心志緊扣一塊時,本來就矛盾的心理,面對理想總是與現實衝突,回不了家下,於是「想家」的情緒更強烈了,然後任何自然景色、動植物、事物,甚至夢境都能連結到「家」。

 

西滷肉1-1

  

〈感憶〉沈光文

暫將一葦向南溟,來往隨波總未寧。

忽見游雲歸別塢,又看飛雁落前汀。

夢中尚有嬌兒女,燈下惟餘瘦影形。

苦趣不堪重記憶,臨晨獨眺遠山青。

 

(資料來源:愛詩網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619)

 

詩人沈光文在〈感憶〉一詩中,提到的蘆葦、潮汐、游雲、飛雁、夢等,均成為流浪和鄉愁的象徵,那是詩人對家鄉發出最深沈的思念。其中,詩的第一字「暫」,點出了他的無奈,沒想到原以為的「暫」竟成了「永遠」,尤其是朝潮汐落始終有信、游雲有別塢可棲、飛雁也回巢了,物各有適下,唯獨他連圖個安寧生活都是妄想,只能漂流著,最後在虛幻的夢境求得補償,不受空間限制得以夜夜回到千里之外的家鄉。

 

〈思歸(六首之三)〉沈光文

我貴何妨知我希,秋山閒看倚荊扉。

濤聲細細松間落,雪影搖搖荻上飛。

詩瘦自憐同骨瘦,身微卻喜共名微。

家鄉昔日太平事,晚稻香新紫蟹肥。

 

(資料來源:愛詩網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618

 

此外,詩人在〈思歸(六首之三)〉中,也利用秋景的寂寥、蕭條,把天涯斷腸人思鄉的寂寞、悲涼情感,準確呈現出來,詩末更有在台灣無法建立功業之感嘆,而「晚稻」、「紫蟹」無法品嚐到的家鄉菜餚,更成了故鄉的象徵。

 

嗯,「吃」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家鄉味!

在東澳讀書期間,為了填補homesick的失落,我開始過著台灣的節日,端午包粽子、中秋烤月餅加BBQ、冬至搓湯圓,過年了把朋友們全找來一起圍爐,偶爾也要弄點鳳梨酥、芋頭酥、米糕或菜頭粿來吃吃,靠滿足口腹之慾來沖刷鄉愁的糾纏,最詭異的是逾十年不吃香蕉的我也想念起台灣香蕉滋味,特意去超市買了一串,吃了半根,心底忍不住叨唸著,還是阿公種的香蕉好吃~老師極力推薦的澳洲芒果,美味根本不及台灣的一半!

 

一日,颳大風下大雨的冷天,突然想起宜蘭特有的西魯肉,於是冒著風雨四處去找食材,從大賣場到亞洲超市、日本超市,好不容易才將材料備齊了,開始動手。

 

先說一下西魯肉,她就像西部的菜尾湯,也和菜尾湯一樣,絕對不是吃盛的菜尾全倒進鍋裡隨便加熱煮煮,菜尾是指最後、最重要,一點也不含糊馬虎!

 

那日後,西魯肉成了我最佳的「暖心料理」,說也奇怪,我明明就不愛吃勾芡類大雜燴湯品的,不論是辦桌的宴客菜,還是街頭小吃的羹,向來敬而遠之,更甚避之唯恐不及,不僅如此,還硬要與他人分享。唉,只能將這毛病歸咎是鄉愁惹得禍~

 

【暖心料理】西魯肉

材料:

大白菜半顆

杏鮑菇 1

黑木耳1

紅蘿蔔1/2

豬里肌100g

蟹腿肉100g

雞蛋 2

開陽20g

蒜頭 3

 

醃料:

壽喜燒醬1大匙

地瓜粉適量

 

調味料:

壽喜燒醬3大匙

1小匙

米酒2大匙

1小匙

白胡椒粉1小匙

 

作法:

1. 杏鮑菇、紅蘿蔔、黑木耳、豬里肌洗淨切絲。

2-1-1

2. 大白菜、蟹腳肉洗淨汆燙熟,撈起後,煮菜的湯留著當高湯。

1-1

3. 大白菜、蟹腳肉擺進砂鍋中。

4-1

4. 豬里肌以[醃料]抓醃5分鐘,再拌進地瓜粉,須為乾爽狀。蛋打散。

3-1-1

5. 備一鍋油,利用漏杓來炸蛋酥,炸至金黃色撈起。

5-1

6. 接著將杏鮑菇、紅蘿蔔絲、蒜頭放進油鍋內炸出香氣後,就可以撈起。

6-1

7. 再把裹了地瓜粉的豬里肌肉放如油鍋炸至八分熟,撈起瀝乾油。

7-1

8. 熱油鍋炒香開陽後,放入黑木耳絲,拌炒一下。

8-1

9. 倒入高湯和[調味料],煮到滾。

9-1-1

10. 把所有食材排進砂鍋裡,並倒入湯底,蓋鍋再次煮滾。

10-1

11. 上桌。

11-1  

 

我該慶幸,已是世界一家,亞洲超市的存在,讓我在食材準備上無虞,鄉愁得以靠食物得到慰藉,又只是單純地去讀書,把書讀好就行,不像胸懷大志詩人,不但懷才不遇還被困在台灣,回不了家。

 

再讀詩人的〈有感〉〈曉發目加灣即事〉兩詩中,都能感受到在他濃烈鄉愁裡,也燃燒著悲憤慷慨的愛國情操,只能將「怨」往肚裡吞、往內心深藏,在詩中用「恨」字來宣洩。

 

〈有感〉沈光文

所恨餓而不死,人情無怪其然。

久當困厄如鬼,日逐清虛若仙。

謂爾乘車可羨,嗟余彈鋏堪憐。

從今只安時命,夫亦何敢怨天。

 

(資料來源:愛詩網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617)

 

〈曉發目加灣即事〉沈光文

濃霧不為雨,乘朝向北行。

此中有長恨,回首意難平。

冀作南山豹,新聞出谷鶯。

忽然開霽處,前路甚分明。

 

(資料來源:愛詩網 http://ipoem.nmtl.gov.tw/Topmenu/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Content?CatID=1620)

 

向來偏好「借物說情」的創作,不管是文字、繪畫、影像,甚至是烹飪,用以表達對家鄉的掛念、對家人的想念,或對過往的反省等等,總認為當留在腦海裡的人事物,或是片段回憶被招喚回來時,過去和現在交織了,將更能忠實反映出創作者內心脆弱、無助的那一面,透過作品對自我的揭露、提問,以此辯證、釐清生命中的疑惑,從而獲取成長養分,重新接受當下的自己,接受既定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tty 的頭像
    patty

    我的花園沒有花

    pa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